我军璀璨的军事星空中,诸多将领如彭总、林总、刘帅、徐帅、粟裕等,皆是闪耀的巨星。他们皆为战场上的佼佼者,有着敏锐的战场感知,一生征战,留下无数经典战例,以少胜多、以弱胜强的故事数不胜数。
然而,在这些军事天才之中,有一人堪称鹤立鸡群,他就是毛泽东,其军事指挥艺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,所打之战,旁人难以企及,即便复盘研究,也难觅可复制之法。
1917 年 11 月,护法战争正酣,湖南大地沦为军阀混战的修罗场。北洋军从衡宝一线沿铁路北撤,长沙城风声鹤唳。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毗邻粤汉铁路,成为溃军的必经之路。时任学校学友会总务的毛泽东,听闻消息后,挺身而出,向校方建议由接受军训的学生自愿军守卫学校。
毛泽东仔细观察溃军动向,发现他们徘徊不前,源于对长沙城内虚实的未知。他灵机一动,将 400 余名学生自愿军分成 3 队,手持木枪,埋伏于猴子石周围山头。同时,联合附近警察分所,让警察鸣枪呐喊,学生们则燃放鞭炮,制造出大军压境的假象。惊慌失措的溃军误以为长沙城内戒备森严,不敢贸然前进。毛泽东趁热打铁,安排同学用桂林话高喊 “傅良佐早跑了,南军已经进城,赶快投降”,随后派人前去交涉。最终,3000 多北洋溃军乖乖缴械,长沙城避免了一场劫难。初次指挥作战,毛泽东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谋略与胆略,不费一兵一卒,赢得胜利。这一战,凭借对敌人心理的精准把握和巧妙的战术安排,令人拍案叫绝,换做他人,很难有如此果敢且大胆的决策。
展开剩余67%1927 年 10 月,毛泽东率秋收起义余部登上井冈山。彼时,工农革命军力量薄弱,面对强大的敌人,如何生存与发展成为当务之急。毛泽东留意到,“山大王” 朱孔阳在井冈山凭借险要地形,以 “打圈” 之法与官府军队周旋,多年来官府对其无可奈何。受此启发,结合现实斗争,毛泽东总结出一套适合红军的战法。
他提出,既要会 “打圈” 避实击虚,又要会打仗消灭敌人。强敌来临时,先带领部队转圈子,待敌人晕头转向、露出破绽,便抓住时机狠狠打击,做到既消灭敌人,又缴获武器,“赚钱就来,蚀本不干”。1928 年 1 月,江西国民党军第 27 师对井冈山发起第一次 “进剿”,毛泽东在遂川主持会议,将这一战法进一步深化,概括出游击战的作战原则:“坚壁清野,敌来我退,敌走我追,敌驻我扰,敌少我攻。” 在后续战斗中,他指挥部队运用这一原则,避实击虚,奔袭宁冈新城,成功粉碎敌人 “进剿”。这种灵活多变、因地制宜的战术,是毛泽东根据实际情况创造出来的,充分体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智慧,其他将领即便知晓原则,在不同的战场环境下,也难以精准复制其成功。
1935 年,红军长征至遵义地区,蒋介石调集 150 多个团、近 40 万重兵,妄图将仅有 3 万余人的中央红军围歼于川黔地区。面对前有长江天险、后有追兵、头顶敌机袭扰的绝境,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决定率领红军北渡长江,开辟川西或川西北根据地。然而,红军一渡赤水后,敌情突变,川军采取 “北守南攻” 策略,围追堵截。党中央当机立断,暂缓渡江计划,在扎西地区集结,寻求新的战机。
随后,毛泽东指挥红军灵活转换作战形式。当敌军奔集扎西时,红军突然调头东进,二渡赤水,再打遵义,取得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。蒋介石气急败坏,亲赴重庆指挥围剿,红军却又向西三渡赤水,佯作北渡长江之势,迫使敌人重新调整部署。趁敌人部署未稳,红军出其不意四渡赤水,南渡乌江,佯攻贵阳,调出滇军,接着大迂回直插云南,示形于昆明,巧渡金沙江,成功跳出敌人包围圈。
四渡赤水之战,毛泽东将 3 万兵力运用得淋漓尽致,牵着 40 万敌军的鼻子走。他不仅能洞察敌人的意图,还能巧妙引导敌人的行动,使敌人按照自己的设想部署兵力。这种顶级的军事智慧,让敌人晕头转向,即便后世复盘,也惊叹于其指挥艺术的精妙绝伦。普通军事天才可能具备敏锐的战场直觉,预判敌人行动,但像毛泽东这样,能全方位掌控战局,引导敌人行动,实乃千古罕见。
毛泽东的军事生涯中,这样的经典战例还有许多。无论是抗日战争时期提出的持久战战略,还是解放战争中的一系列战略决策,都展现出他超凡的军事洞察力和决策力。他善于从实际出发,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战争实际紧密结合,创造出一系列独特的战略战术。他的军事思想,是对中国传统军事智慧的继承与发展,更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中淬炼出的瑰宝。
毛泽东,无疑是我军当之无愧的顶级军事天才。他所打的仗,充满了创新与智慧,其战略战术的运用达到了艺术的高度。这些战例,是历史的宝贵财富,即便反复复盘研究,也难以再现其辉煌。他以卓越的军事才能,带领中国人民军队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前进,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坚实基础,其功绩永载史册,其军事思想影响深远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军人不断探索与奋进。
发布于:安徽省散户如何用杠杆炒股,股票配资炒股,配资公司10大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