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5年春,开国上将陈士榘因病住进了301医院,这一消息让无数关心他的军委领导深感牵挂。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张震,清晨八点便赶到医院,握住陈士榘的手,久久不愿松开,似乎想要把所有的温暖传递给他。直到中午,陈士榘微弱地开口要求进食,张震才松了一口气,缓缓离开。
张万年,时任总参谋长,前来探望时,不禁动情地对陈士榘说:“老首长,您为中国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,您现在就安心休息,少说话。您才86岁,人生还有很长路。”陈士榘虽然病体沉重,但依旧含笑点头,表示感谢。
不久后,国防部长迟浩田前来探望,眼中充满了情感和回忆。他深情地说:“我第一次见到您,是1946年,转眼五十年已经过去了。”迟浩田沉浸在往昔的回忆中,感慨万分。陈士榘则感叹时光荏苒:“五十年前,你还是满腔热血的年轻人,而如今你也快七十岁了,记得保重身体啊。”迟浩田继续说道:“您在华东的老首长中,依然是头脑清晰、思维敏捷的一位,您一定能挺过这关,争取活到120岁,创下老红军的记录!”
展开剩余82%听了这番话,陈士榘心中默默一笑,心想:谁不想长命百岁呢?但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却无法抗拒。1995年7月22日,陈士榘因病去世,享年86岁。
消息传出后,张震接到讣告,手中的纸张几乎湿透了眼泪。他哽咽着哭道:“我送走了华东野战军的最后一位首长,谁来送我呢?”张震与陈士榘的关系深厚,早在华东野战军时期,张震曾是陈士榘的副手,深知陈士榘的革命精神与军事才能。
说到陈士榘的革命历程,不能不提的是伟大的领袖毛主席。陈士榘与毛主席的第一次见面,是在1927年9月9日,那个秋收起义后的上午。大革命失败,蒋介石的白色恐怖四起,我党决定开展土地革命,建立根据地,进入长期的斗争。
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,陈士榘则在此次起义的关键时刻,与毛主席第一次邂逅。当时,陈士榘只是一名普通战士,被安排在村头值班,任务重要,责任重大。正当他认真履行职责时,忽然看到一位身穿蓝色衣衫、头发蓄长的中年男子缓步走来,气质沉稳如老师。出于警觉,陈士榘上前询问:“你是谁?为何要到这里?”
这位男子微笑道:“我是毛润之,从铜鼓来,有事找卢德铭总指挥,能帮我通报一下吗?”陈士榘打量了一番,误以为这位是位学识渊博的教书先生,于是带着他前往司令部。途中,他们碰到了时任起义军三营营长的杨立三,后者激动地握住了毛泽东的手:“润之同志,我们等您久矣,卢总指挥在等您!”
陈士榘这才恍若大梦初醒,原来眼前的这位,正是日后蜚声中外的毛泽东。杨立三见状,诧异地说:“你不认识他吗?这位就是毛泽东,中央派来的特派员啊。”陈士榘终于明白过来,毛主席微微一笑,随即进入了司令部。从此,陈士榘便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,成为了毛主席的忠实追随者。
那时,毛主席主持了起义军营以上干部的大会,经过激烈讨论,决定将部队向敌人力量薄弱的罗霄山脉进发,建立革命根据地,这就是后来的井冈山。在那里,毛主席开始了新的革命布局。
到了1927年9月29日,起义军抵达江西永新三湾村,毛主席进行了“三湾改编”,将部队由一个师缩编为团,建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。陈士榘在此次改编中也表现出色,加入了共产党,并在毛主席的亲自见证下宣誓入党。这一仪式成为了他一生革命道路的重要起点。
接下来的岁月里,陈士榘逐渐得到毛主席的信任与重用,担任了红军排长、红一军团参谋长等职务,参与了多次重要战斗,并立下赫赫战功。陈士榘与毛主席之间的默契与信任,也使得他在随后的战争中屡屡发挥出色。
抗日战争期间,陈士榘参与了平型关大捷等战役,并且成功捕获了第一名日军俘虏,创下了我军的历史。虽然战争给他带来了伤痛与牺牲,但毛主席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忠诚的战士。一次,在陈士榘因伤住院时,毛主席亲自写信慰问,并附上200元,叮嘱他多补充营养。
1947年,陈士榘被任命为华东野战军的参谋长,开始指挥多个重大战役,直至新中国成立后,依旧得到毛主席的重用,领导工程兵司令部,为国家的导弹与原子弹基地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。
晚年的陈士榘,依旧活跃在军委的重要岗位。尽管华野的其他老首长相继去世,陈士榘依然坚守岗位,直到1995年去世。张震得知消息时,泪如泉涌,悲痛万分。陈士榘的离世,不仅标志着华东野战军五大巨头的落幕,也象征着一段英雄历史的终结。
张震深知,陈士榘不仅是革命的见证者,更是历史的参与者。在陈士榘的葬礼上,张震怀着无尽的悲痛,喃喃自语:“老首长,您就这样走了……”
发布于:天津市散户如何用杠杆炒股,股票配资炒股,配资公司10大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